总共搜索到107条文献 排序方式 从年到年 仅显示OA的文献 |
对秦岭锐齿栎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可划为两个亚层,其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地面芽次之,锐齿栎、华山松的胸径结构呈左偏正态分布;油松的胸径主要以小径级居多;漆树的胸径以大径级的个体占有较大的比例,属于衰退种群;板栗主要是以小径级的幼树和小树为主,处于幼龄向中龄过渡阶段;山杨处于由进展向稳定过渡阶段,属于中幼龄林,林分的胸径结构主要受锐齿栎种群的胸径变化的影响,聚类与排序结果一致,得到6个类型:鞘柄菝葜+蔷薇—栓皮栎+灰榆—锐齿栎群丛;美丽胡枝子+鞘柄菝葜&mdas ...
本文论迹了秦岭地区珍稀、特有植物的种类组成,历史成因,及其区系特征和与邻近地区植物的关系,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点。1.秦岭是我国南北植物的分界线,有珍稀植物66种,特有植物169种。2.秦岭珍稀植物具有相对的古老性,它们与华中亚热带区系的历史渊源较深。而秦岭特有植物却具有相对的年青性,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特点和剧烈的分化作用,大部分为分化较晚的新特有种。3.秦岭地区地史上和现在的南北地质、气候条件的分异,决定了其珍稀植物的特点,也使其本身成为我国大多数亚热带珍稀植物分布的北界。而复杂的地形造成不同 ...
本文作者根据秦岭保护区群内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问题: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形状、大小、边界区划不合理;二、各自然保护区由于投资和建立时间不同,发展不平衡。三、周边地区商业采伐严重;四、农业蚕食,非法利用自然资源现象得不到制止;五、交通道路穿越保护区,影响动物基因交流;六、旅游开发缺乏统一管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是:一、在主要动物活动地带建立联合管理区和生物走廊带;二、加强对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投资;三、加强对穿越保护区公路沿线的管理;四、解决对资源的 ...
秦岭山地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天然分界线 ,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评价秦岭山地的生态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 ,对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 ,结合秦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 ,提出了统一规划 ,合理划区 ;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发展和科学管理生态旅游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途径 ,并提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保障措施
本文通过对秦岭南坡旬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森林植被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以地形海拔高度、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森林环境梯度区分指标,运用主分量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等数学手段,在该流域内划分出9种不同生境(立地)类型。以此9种生境类型为基准,对比林下植物种在各类型样地中的出现与否及其盖度特征,经反复调整,筛选出31种具生境指示意义的种子植物,并由此建立起相对应的9个生态种组。最后简要介绍了各种组的生境特征指示范围,以期为生产经营工作中野外识别不同生境类型提供帮助,推动植被生态学研 ...
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同时景观格局强烈影响着生境内种群的生物学过程 ;种群的结构和分布状况同栖息地景观格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对秦岭中段南坡地区 3个保护区 (佛坪、长青和观音山 )大熊猫栖息地的景观格局及其与大熊猫活动痕迹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首先绘制了景观类型格局图并进行总体斑块格局分析 ,其次分别从保护区尺度和 1km2 尺度分析平均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 ,以进行比较 ;最后在 1km2尺度上统计分析大熊猫 ...
秦岭南坡中段有种子植物152科,815属,2184种,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裸子植物5科,15属,30种,单子叶植物23科,169属,390种;双子叶植物124科,631属,1764种。(2)属的地理分布类型种类多,有15个分布类型及19个变型,其中温带成分占64.17%,具一定的优势。但同时表现亚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点。(3)本地区植物古老、残遗、原始成分多,反映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古老的性质。(4)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41属。国家级保护 ...
田峪河流域位于秦岭北坡 ,北纬 33°47′~ 34°0 5′,东经 1 0 8°1 5′~ 1 0 8°2 7′。根据田峪河流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种类组成及其构成特点 ,将该流域的植被分成 5个类型 : .次生灌丛 ; .落叶阔叶林 ; .针阔叶混交林 ; .针叶林 ; .亚高山灌丛。它与秦岭北坡的植被类型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