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搜索到329条文献 排序方式 从年到年 仅显示OA的文献 |
植物开花传粉后 ,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粒经识别 ,亲和的则吸收柱头上的水分和分泌物开始萌发 ,内壁从萌发孔突出 ,继续伸长 ,形成花粉管。为观察花粉粒的萌发 ,现在植物学实验多数是采集花粉粒 ,在含有蔗糖、硼酸、琼脂的培养基上培养几十分钟 ,使其萌发 ,然后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此方法花粉粒的萌发是人工培养的 ,不能显示其在花柱上的实际萌发情况。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及在花柱中伸长的真实情况 ,一般采用石蜡切片观察 ,这种方法费时、费工 ,效果不好。而利用荧光染料及荧光显微镜可弥补上面两种方法的不足 , ...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APG)和中缝背核(DR)内的分布,探讨脊髓上水平一氧化氮(NO)与外周痛的关系。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单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0.1ml,对照组大鼠于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0.1ml。2h后常规灌注、固定、取材大鼠中脑所在段、切片。切片按序分为Ⅰ、Ⅱ、Ⅲ三套。全部切片先作NADPH-d组织化学反应,镜检阳性切片,Ⅰ套继续作中性红染色,Ⅱ、Ⅲ套作c-fos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其中Ⅲ套用0.01 ...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Bötzinger complex (Bot.C) on respiratory rhythm were investigated in 40 urethane anesthetized adult rabbi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 short train stimulation delivered in the early inspiratory phase ...
植物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对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非常重视 ,一方面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化学成分 ,对发现新抗癌药有很大潜力 ,另方面 ,也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抗癌新药提供独特的化学结构 ,后者可被作为创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本文仅对几种抗癌效果较为确切且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较多、近期可望工业化生产的植物药用成分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紫杉醇 (paclitaxel,商品名 taxol) 最初是从短叶红豆杉 (Taxus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紫 ...
简述了生物固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3个热点的研究现状:提高现有固氦生物的固氦能力、化学模拟固氦酶、固氦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同时提出了生物固氦在令后生态农业中的发展对策。
实验在3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瞳神经,肌松,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单侧和双侧Botzinger复合体内微量注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及其受体阻断剂 宁,观察膈神经放电的变化。
枣项冠廖螨里沿olophusziaphasus(Xiifer)属真螨目、廖螨科、顶冠廖螨属。该螨在我省西北部地区普遍发生,是危害枣树的重要害螨。枣树受害后叶绿素减少,叶组织含水量降低,光合强度减弱,叶片增厚、卷曲、变脆、提前脱落,花(蕾)发锈影响座果率,枣果产量与品质损失极为严重。1988~1995年作者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工饲养方法1.l寄主制备:将两块厚Icm左右,长、宽各2~3cm的海绵重叠,中间用尼龙线上下缝透扎紧,将新鲜的枣叶叶柄从一端插入两层海绵缝隙,使叶片外露 ...
枣顶冠瘿螨的发生危害期为4-10月,枣树1-3年生的枝条叶片中虫量分布为40%,30.2%和29.8%;同一枣吊上以第3-8片叶上分布最多,第1、2片叶次之,9-12片叶上最少;叶正,反面和蕾(花)上的分布各占32.0%、56.7%、11.3%。5月份向阳面(南)发生量为背阴面(北)的1.3们,7月份后者又为前者的1.6们。庭院、近村、农田种植的枣树发生量各占68.7%、19.1%、12.2%;降
植物名称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2 材料类别芽。3 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单位下同)+ZT1.0+IBA 0.1+NAA 0.1;(2)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NAA0.5。以上培养基均加入0.8%琼脂粉,(1)加3%蔗糖,(2)加2%蔗糖,pH均调至6,培养温度白天22℃,夜间20℃,光照度2 000lx,每天光照12 h(光照培养箱)。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剥取生 ...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学习畜禽传染病、兽医卫生检验、兽医病理、兽医药理、家畜寄生虫病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细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细菌和病毒的各论部分,各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等甚至是枯燥而乏味的,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效果不好,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1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教学过程中,适 ...